這邊上課我問北京的同學哪些課最值得去聽
同學們總是回我:選一些從沒聽過的,一些我們在書上自己學不到的。
所以每次爆滿的課總是那些所謂國家歷史的小八卦,我上了一堂自助旅行的課,如何提升自我素質,外交部官員開的國家外交禮儀等等。上述這些都是所謂名嘴的課,一定會爆滿的課。
我在校園中,旅途中,最常被問的是台灣人的歷史觀。再來就是有沒有聽過文革或是89年的事情,可不可以說給他們聽。整個中國近代史在中國是草草的被帶過去,沒有什麼學者敢公開談論近代史,起碼你不會在百家論壇上聽到。
中華民國對於四五年級生可能有不同的意義,甚至我這七年級尾的人,很多人根本就也沒什麼太投入了解這一塊,大不了小時後筆記本上有寫著: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台灣史,反倒是這一塊我們還可能比較熟悉,畢竟會考得比較多。蔣宋美齡怎樣,張學良怎樣,段祺瑞又如何,好像這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我來到中國,這些東西都是現在年輕人會問我的,請問張學良在你們那邊評價如何?後來呢?他被軟禁嗎?為什麼不殺了他?知道曹錕是誰嗎?他是很有名的天津人(我只記得課本說他買票當中華民國總統)
「我們政府說是共產黨領軍帶領全中國抗日,國民黨軍隊畏畏諾諾的不打日本人,這是真的嗎?」有一天一個中國的朋友疑惑的問我並說:「我家老爺因為抗日時期加入國民黨,新政府接受後,他就被槍斃了。他一個中國人也沒殺過,為了國家打日本人,卻落得槍斃的下場,我們家被鬥得很慘,她父母高考被禁止升學,因為成分不單純。」
當我們走在這邊的街道時,一個在旅社剛認識的法國人問我:「你覺得這邊的人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都是後來重建的嗎?他們知道他們以前做的事情嗎?」我聳聳肩,因為其實沒有東西是真或是假的,因為歷史就是這樣,放久了它會有它的價值,
但是我們在台灣好像沒有太關注歷史,起碼中國近代史,好像跟我們沒有太多的關係,四行倉庫的故事在天朝這邊是沒有被關注過,台兒莊大捷成功抗日,目前唯一存活的官兵留在中國,但只因為他是曾經效忠過國民黨,他現在的處境是在鄉下放羊吃草。這些我們都不會知道,或許也沒人想知道,有一個詞叫做「Saga」意思是可以不斷展開的意思,此語語源來自德語,本意是「小故事」。後來演變成「史詩」、「傳奇」的意思。而為什麼二次大戰光一個戰爭就可以拍成數百部Hollywood的電影,中國又有多少呢?我們電影跟故事可以跳脫出功夫了嗎?我們擁有大量的文化資源。
歷史是我們一窺過去的一個途徑,我們透過客觀歷史才可以被討論,當然你要反駁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客觀,所有的歷史都是被篩選後的結果,就像現在當我們遺忘泰緬邊境的孤軍子弟,忘記原來有群人他們有另外一個故事跟聲音值得我們去聽。正當我們都不重視自己的歷史,做為台灣人所以我們也要上台灣歷史又有多少人記住了呢?常常近代中國史因為複雜性往往都站課本的小篇幅簡單就帶過去了,但是現代化的中國卻是在這時候萌芽的,我們文化底蘊的產生,當全世界都在賣自己的文化時我們卻老是還再弄那些相似度非常高的東西,反而我們在丟棄中。
在這邊我們既然某種程度承接了「中國」這個結果在台灣,我們更應該要記住一些事情,因為我發現在中國已經漸漸的沒有了我們的聲音,所有人只有一個意志的去相信某個因果發生,因此在不健全的歷史觀念之下,很有可能轉化成一種相信,變成一種我們台灣多數人難以理解的奇怪意志和行為。
柴契爾夫人說過:「注意你所想的,因為他們會變成嘴裡的話;注意你所說的,因為他們會變成實際的行動;注意你的行為,因為他們會形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他們會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為他們會影響你的命運。 我們想的是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歷史是我們一窺過去的一個途徑,我們透過客觀歷史才可以被討論,當然你要反駁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客觀,所有的歷史都是被篩選後的結果,就像現在當我們遺忘泰緬邊境的孤軍子弟,忘記原來有群人他們有另外一個故事跟聲音值得我們去聽。正當我們都不重視自己的歷史,做為台灣人所以我們也要上台灣歷史又有多少人記住了呢?常常近代中國史因為複雜性往往都站課本的小篇幅簡單就帶過去了,但是現代化的中國卻是在這時候萌芽的,我們文化底蘊的產生,當全世界都在賣自己的文化時我們卻老是還再弄那些相似度非常高的東西,反而我們在丟棄中。
在這邊我們既然某種程度承接了「中國」這個結果在台灣,我們更應該要記住一些事情,因為我發現在中國已經漸漸的沒有了我們的聲音,所有人只有一個意志的去相信某個因果發生,因此在不健全的歷史觀念之下,很有可能轉化成一種相信,變成一種我們台灣多數人難以理解的奇怪意志和行為。
柴契爾夫人說過:「注意你所想的,因為他們會變成嘴裡的話;注意你所說的,因為他們會變成實際的行動;注意你的行為,因為他們會形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他們會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為他們會影響你的命運。 我們想的是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承接的不是一個斷代的歷史而成就,卻是綜合的結果。年輕人常常會以為過去的那些事情跟自己沒有太多關系,自己聽過的故事或許沒有太多關係,誰是蔣渭水,誰是林覺民,台灣開發史,這些都在這邊都削去了聲音,著名的史學家錢穆先生說:「研究歷史,所最應注意者,乃為在此歷史背後. 所蘊藏而完成之文化。歷史乃其外表,文化則是其內容」
我們都應該要去思考這件事情。
我們都應該要去思考這件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