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目標

生活中總是可以巴拉巴拉的列出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每天都有一個to do list,這是我的習慣。




逐漸我手上開始多了一兩本筆記本,或是雜記。這些筆記本當還還不至於會讓我想要加入樓上這種筆記本俱樂部,但是看到日本人這種非常有條不紊的方式似乎也是達到一種窒息式高潮的方法吧。

為什麼會這麼需要一條一條得列出我需要做的事情,其實只有一個原因:懶

好像從高中開始念書以來,筆記本或是to do list是唯一驅動我的東西,不然我這個沒有生活規畫的人很容易就會玩玩電腦放放空就把時間花掉。這種習慣似乎也成為我對於自己人生規畫的一種方式。

想辦法輔系日文
去泰國
一周環島
考檢定考
.
.

簡單說不知道何時開始,我學會為自己設計短期的計劃,跟目標。設定目標是我驅動自己前進的動力,給自己一個理由前進。我覺得旅行目前就是我驅動來源之一,幾乎每一個寒暑假,我都會把花一整個學期賺的錢來去旅行(你就知道我賺超少了),或許我們的社會本質就會一直問我們的目標,大概是這樣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吧?

上了大學大家就開始問你,未來要幹嘛?假如出了社會,問題就變成,什麼時候定下來啊?在老一點就是什麼時候要生小孩?什麼時候要退休?好像大家都不斷被問題驅動,我們因此想出了很多說法跟借口。



講太遠了,回到現在;我們看看身邊的大人,好像大家都是神一樣都知道事情都會怎樣發展,但是其實大家都是摸索出來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一個階段我們就會拿經驗說,怎麼沒有想想呢?為什麼沒有先計劃呢?

於是我們的社會好像大家都拿了一個筆記本,埋首於自己的天地。因為我們好像都覺得凡事都是一步一步可以規畫下去的,所以沒有規畫就成為一種莫名的罪,起碼被認為不負責的象徵。


最近開始在思考這件事情,我不是要推翻這整個系統,我猜我也應該沒這能耐,設定目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江什麼事情都設定成一個目標時就成為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事情是不斷曲折的進行的。

Dean Cycon是一個成功的公平貿易咖啡商,在他當律師的時候他也沒想過今天會成為數一數二大的社會企業或是公平貿易咖啡商。只因為他相信社會應該要有社會公平性,在他逐漸投入後,也沒想過今天能站在台上大聲疾呼,甚至要去跟星巴克辯論。

三年前的我,在大一時,腦子想的是,如何利用這校內資源好好得到我要的,規劃何時要比賽何時要談戀愛,何時要去申請出國念書。當初申請擔任志工時,其實很單純,因為我只想要證明,不是只有怪咖跟沒有朋友的人才會去當志工,所以我去了(我承認我很偏激)。


我想要顛覆,這是我腦海中的想法,我想要突破傳統,為什麼世界上做事情只能有一種方法,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Morrie說過: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不同的樂趣。但是沒有想到當初一個簡單的想法,會促使我今天竟然碰著碰著就好像一直沒有離開(好像黏住了)。

朋友說我變了,變得好像不在像以前那樣很資本論,淘汰論,甚至不愛玩了。我不知道,或許指是某形式上的變化吧?但是我想說明的事情好像不是可以被設計出來的,拿出大一的筆記本,我看到我大肆這時候應該是要在國外念書,或是已經完成實習吧。

目標論是協助我們不要迷失,知道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目的,好像在黑暗山洞裡面出現一到曙光一樣,但是,往往我們卻被這個本來是協助我們的東西綁死,人類發明一堆方法跟手段來讓我們生活過得更好,但是好像我們卻被那些東西限制了,或是被迷惑了。

就像我只是想買下一本筆記本時,為什麼日本人就是可以把事情弄這麼複雜。




推薦的日本筆記本品牌網站:http://www.1101.com/store/techo/weeks/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