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能只是認清
「人只有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才能認識自己」-歌德
當我在社會學的世界摸索幾年後,我發現了幾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社會不是固態的,相反的它是不斷在流動,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熟知的這一切其實都悄悄的在變化,有時候我們不太會說也說不太清楚到底是為什麼,但是社會學就是在說明我們發現社會裡面的脈絡正在把我們帶向一個新未來。我很深刻記得有一位老師說過:「真正厲害的社會學家是要能預測未來,抓到脈絡。」,但經過這幾年,我當然是還沒那個功力,但是我想要問的是,為什麼我們要抓住未來,為什麼要去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
「人只有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才能認識自己」-歌德
當我在社會學的世界摸索幾年後,我發現了幾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社會不是固態的,相反的它是不斷在流動,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熟知的這一切其實都悄悄的在變化,有時候我們不太會說也說不太清楚到底是為什麼,但是社會學就是在說明我們發現社會裡面的脈絡正在把我們帶向一個新未來。我很深刻記得有一位老師說過:「真正厲害的社會學家是要能預測未來,抓到脈絡。」,但經過這幾年,我當然是還沒那個功力,但是我想要問的是,為什麼我們要抓住未來,為什麼要去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
在解釋前,我想在這邊先說到第二個部分,那就是社會學是讓我們學會看到限制,看到結構。看到結構又怎樣?很多人會問,看到結構呢,就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哪裡,限制在哪裡,我們之中誰又會被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甩開,有時候我們是有能力在看見後避免自己被甩開;但多數的時候,我們反而是眼睜睜看著自己被這個社會甩開,卻毫無能力去反抗。
就正因為社會是不斷在被重新塑造,不斷在流動,所以也說明他是不停在變動,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塑造他的一份子,我們是大有能力的,起碼我深深相信。30年前我們都無法想像,我們如今可以在這邊大放厥詞說要大力的改造社會,或是對趕到不太對勁的地方拿出來說嘴;30年前的大家也沒想到金融海嘯會來的又快又急,台灣社會新鮮人的薪資因為政府想要搶救失業率反而停滯甚至呈現負成長,一但社會秩序或潛規則被制定,常常會很難改變,但是馬克斯說過,任何法律規則制定都是一連串的鬥爭結果,意思說,你願意為你理想的社會去進行拉扯,你就有可能做出某種程度的改變。
社會要被塑造有很多面向,我主要分成兩種,分別是體制內,跟體制外。體制內就是在大家制定的公約裡面玩遊戲,也就是像我底下要分享的部分就是體制內的辦法,所為社會創新的方式。
社會創新是啥?可以吃嗎?
我們走在生活中,開始發現社會中的某些東西,模式,可能沒有辦法讓我們能夠徹底伸展或是受限,社會創新有很多種方法和手段,但是他的本質就是去對社會中,生活中的需要去找答案,找一個出口,或也可以只是一個更進一步的想法。
什麼是創新,我在網路上打上創意,跑出來了39,400,000 項結果。有人說創新是要跟以往的東西不一樣。也有人說是徹底改掉以前的東西,但我聽說這叫做革命。我們要認清我們不用奢望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因為全世界差不多該做的都有人做過了,那就又要問到底什麼是創新或是創意,人類為了讓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我們嘗試去做一個改變,改變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是你嘗試過的,但千萬別忘記為什麼要這樣做,不然很容易會迷失在方法中,為了創新而去創新,而忽略了當初的目的性。
社會要被塑造有很多面向,我主要分成兩種,分別是體制內,跟體制外。體制內就是在大家制定的公約裡面玩遊戲,也就是像我底下要分享的部分就是體制內的辦法,所為社會創新的方式。
社會創新是啥?可以吃嗎?
我們走在生活中,開始發現社會中的某些東西,模式,可能沒有辦法讓我們能夠徹底伸展或是受限,社會創新有很多種方法和手段,但是他的本質就是去對社會中,生活中的需要去找答案,找一個出口,或也可以只是一個更進一步的想法。
什麼是創新,我在網路上打上創意,跑出來了39,400,000 項結果。有人說創新是要跟以往的東西不一樣。也有人說是徹底改掉以前的東西,但我聽說這叫做革命。我們要認清我們不用奢望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因為全世界差不多該做的都有人做過了,那就又要問到底什麼是創新或是創意,人類為了讓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我們嘗試去做一個改變,改變可以是有趣的,可以是你嘗試過的,但千萬別忘記為什麼要這樣做,不然很容易會迷失在方法中,為了創新而去創新,而忽略了當初的目的性。
而這創意是可以突破我們熟悉的模式,甚至是一種現在很流行講的軟性革命,或是小革命。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社區生活圈帶頭展開改變的人,去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去創造一個更適合和可以帶來幸福的體制。
在美國有一種說法叫做: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我們生命中私人的小事情也是公眾關心的大事情。在台灣當年有一位柯媽媽,因愛兒車禍喪生救助無門,得不到保障之下,終於在今天我們有了強制險的保障。但不是什麼都非要大破才能大立,我們可以透過生活型態中的小改變去突破結構給我們的限制,但不是什麼事情都只有一種方式,打戰也需要有各種工具,所以我在這邊把我深刻接觸過的方式都紀錄下來,有了不同工具的展示,我們都可以試著去操作這些工具,而工具或是方法的學習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卡住自己的一堆問題。
在美國有一種說法叫做: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我們生命中私人的小事情也是公眾關心的大事情。在台灣當年有一位柯媽媽,因愛兒車禍喪生救助無門,得不到保障之下,終於在今天我們有了強制險的保障。但不是什麼都非要大破才能大立,我們可以透過生活型態中的小改變去突破結構給我們的限制,但不是什麼事情都只有一種方式,打戰也需要有各種工具,所以我在這邊把我深刻接觸過的方式都紀錄下來,有了不同工具的展示,我們都可以試著去操作這些工具,而工具或是方法的學習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卡住自己的一堆問題。
服務學習做為一種啟蒙
我想要透過服務學習如何做為一個可以啟發個人,逐漸到後面階段,在瞭解自我意識以及學會碰撞到社會結構後嘗試去做出一個改變,它可以是激進的社會運動,也可以是向設計思考那樣利用非傳統的的方式解決問題,更可以是一個利用資本主義來對抗資本主義的方式,也就是社會企業,一個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的的企業。
我不想要用一些艱深的字眼,只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我的旅程,來看見我的改變,雖然改變不會只是一個直線性的發展,可是這種改變是有可能也發生在你身上的。
我認識的朋友裡面有些人特別玩世不恭,我也是這樣的人,但是要有時候要用這樣的態度都還是會碰壁,每當我們發現原來自以為的自由是被一堆框架框住,才會發現逃避跟妥協是最好的止痛劑,但止痛罷了。
我被教導的服務學習
從這幾點我們可以來看,我們一直用服務這個字眼,是因為長期以來在美國都有一種服務叫做community service(社區服務),基本上就是社區的志工,台灣也有很多這樣的服務。回歸到服務學習,有些學校把它視為社區服務的延伸,很多高中生都被要求要有志工的相關經驗,尤其在國外大學他是有被衡量一個人是否被接受進入大學的門檻之一,代表你是關心這個社會,跟社會沒有切割的。
服務學習跟志工有什麼差異呢?我猜很多人會問,我在我自己的大學裡面參與過輔仁大學的服務種籽計劃,帶著其他大學生做服務學習完成他們在課堂上被要求的服務時數、到印度垂死之家服務的經驗,更嘗試組織校內海外服務學習團隊。我一直以來得到的訊息就是,服務學習跟志工最大的差別在於反思,我們不是想要做就插手進來做服務,做一做服務拍拍屁股就走了,我們有反思甚至從頭規劃活動,進而學習。[1]
我在這邊我必須先澄清我的主軸,我這邊想要強調的部分是服務學習作為一種啟蒙,讓學生發現結構,透過看到別人的結構,回來意識到自己的狀態,進而促發學生能夠去產生行動。我在這邊不會談論到參與分子的特殊性,或是服務學習實施時所能動用的社會資源獨特性,排除掉這些才能凸顯出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部分,就是那最可貴的轉換過程。
[1] 這邊我是用服務學習的經典範本kolb(1984)提出的經驗學習週期方式來作為此文本的脈絡,What, So what, Now what串聯。經驗週期指出人們經由具體經驗接觸透過反思去觀察、體會自己實際經驗 由反思中悟出新的原理、觀念 應用新觀念於新的具體經驗中。實際經驗並不一定帶來學習與領悟,必須透過反思才能產生學習,故反思(Reflection)是經驗學習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服務學習中帶來學習最重要的一項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